走进他留山 文/陈洪金 他留山是永胜县境内的一座山,让我向往了很久的神秘而美丽的山。在很久以前,我就曾经听说过他留山上充满悲凉色彩而气势磅礴的古墓地和古城堡遗址,听说过他留人独特的青春棚.前不久,广西电视台的几位记者来永胜,一定要到那里去看看...
旅游故事(必读6篇)
走进他留山
文/陈洪金
他留山是永胜县境内的一座山,让我向往了很久的神秘而美丽的山。在很久以前,我就曾经听说过他留山上充满悲凉色彩而气势磅礴的古墓地和古城堡遗址,听说过他留人独特的"青春棚".前不久,广西电视台的几位记者来永胜,一定要到那里去看看,由我和专门研究他留人的简老师陪同,我们在那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到达他留山的到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钟左右,记者们急着要去看附近的他留古墓。在村长的带领下,我们从他留山文物管理站背后的一道篱笆中扒开一道缝隙,钻了进去,在茂密的灌木从中,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那几百年前的名字。目睹几百年前的图腾,那些斑驳的文字和漫长的排行,以及墓碑两侧典雅的颂词,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沉睡着的古老的梦,在梦中,古代的人随着马帮从中原地区的某个地方,沿着南方丝绸之路来到这个莽山野地中繁华的驿站,有的到向西六十多里的永胜城分两路通往西藏或缅甸,有的就在这里停下来,成为驿站旅馆的主人。
暮色从他留河边的梯田中缓缓地漫上来,我们拉开有些昏黄的电灯,围着两张拼在一起的木桌喝他留人自己酿造的米酒,吃村里土生土长的乌骨鸡肉。几位记者又急着去村里看他留歌舞,就跟着村里人去了,我与当地初识的朋友兰绍凯边喝酒边聊他留人的特异风俗。墨一样的夜色染得山里的天空一片漆黑的时候,兰绍凯拿来一把松明了,点燃了,一只手举着火把,一只手挽着我,沿着一条山路向村里走去。
这天晚上,他家里挤满了村民,院子里燃起了篝火,身着他留服装的人们在葫芦笙和竹笛的伴奏下开始随着音乐围着火堆起舞。火光中,竹笛声与芦笙声诉说着远古相传的故事,独唱与合唱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在怀念先祖们从关外向南方高原的一段千辛万苦的跋涉,又仿佛是祖先的鲜血在他们的胸口复苏,重复着数百年前在通往南诏或大理之前的狂欢。
天上,因为覆盖着含雨之云的缘故,很少的几颗星星注视着我们有点疯狂的舞蹈,潮湿的空气让我的心跳充满了诗意。火光与灯光交织在一起,我混杂在他留人当中,竭尽全力地学他们随着音乐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舞步,广西来的几位记者鼓励我就在里边跳,他们在旁边望着我笑。
舞蹈一直延缓到了午夜零点左右,我们便跟着小伙子们去窜青春棚。但凡到过永胜县他留山的人,在那崎岖的山路上走着的时候,肯定就已经在想着见识一下他留人奇异的窜"青春棚"的婚俗了。因为在他留山中,青春棚的存在,让一个古老的民族生机盎然,并且让人留连忘返。
夜色正浓,四周的群山宁静得象一个正在沉睡的梦,我们的神情却渐渐地兴奋起来了。
我和几个他留小伙子打着手电筒走在漆黑一片的山路上,天上只有几颗没有被云遮住的星星诡秘地看着我们,四周的山上,也有手电筒的光在三、五成群地闪烁在山腰上。此刻,是爱情开始萤火虫一样舞动的时候。小伙子们轻车熟路地走着,我并不熟悉这里的情况,再加上刚刚下了雨,泥泞中我走得有些跌跌撞撞的,他们就用手中的手电筒照着我,让我不致于弄得一身泥水后让他留姑娘笑话我,但是最后我的鞋还是几次踩到泥浆里去了。
走了大约二十分钟,我们在一棵不知什么树下面停了下来,在靠路边的一道大门口,小伙子们停了下来。三个小伙子每人点燃一支烟,到门边去推了推,门被主人从里面给插了门栓。小伙子们商量了下一阵,其中一个就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头,在大门旁边一间耳房背后的墙洞上轻轻地很有节奏地敲了几下。原来,他留姑娘的闺房就在旁边!
门吱吖地响了一声,随着那声音的传出来,在寂静的夜色中很清脆。门开了一条仅能让一个人进去的缝隙,三个他留小伙子便一个紧跟一个地进去了。
姑娘把小伙子引到她的房间里坐下来,可能是因为人太多了她略微显得有些拘束,小伙子们便用他留话跟她轻声地谈着。慢慢的,姑娘的脸上有了一些笑容,小伙子们说话的声音也渐渐地大了一些,显得有点激动。过了一会儿,其中两个小伙子说了句什么后就出来了,屋里只留下一个他留小伙子。
两人坐在床沿上,一时间,谁也没有说话,彼此的目光碰了一下又移开了。然后双方又不由自主地将目光碰一碰,姑娘开始害羞起来,低了头,看着自己的膝盖,不作声。最后还是小伙子有一句没一句地找话题不打破了这沉静的气氛,姑娘偶尔偷偷地看一眼小伙子,又迅速地低下头来,羞涩地跟他说话。那让人听不懂的民族语言,在此刻成了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心领神会的语言,美丽无比。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两人的目光水一样温柔地覆盖了彼此,屋里的每一粒尘埃都仿佛成了长翅膀的小天使。小伙子从衣袋里拿出一块手表,轻轻地拉过姑娘的手,轻轻地给她戴上了,姑娘便拿出她亲手用火草织就的腰带,递给他。小伙子接了腰带,藏进裤袋里,显得很惬意。
夜色更浓了,连草丛里的虫子都有些睡意了,鸣声渐渐稀疏起来。
目睹青春棚后,四位记者到村长家去住,我就跟着兰绍凯回到他家里来住。躺在床上,听着门外传来虫子的叫声,走了半天山路的我却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就轻轻地爬起来,推开大门,只是天上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只能模糊地看见远山的轮廓,雨后的空气带来不远处林涛声和松油的清香,让人铭记这里是我曾经向往着的他留山。
在太阳湖,听见自己的心跳
文/朝颜
我不知是第几次泛舟在山水间穿行了。遇见太阳湖的时候,阳光正好。脚踏上船舷,一轴浩渺的山水画卷便在眼前缓缓拉开。这是一座人工湖么,可我分明感觉不到一丝被雕琢的痕迹,仿佛一切浑然天成,仿佛天地混沌初开时它便是如此。我忽然记起头一天晚上造访的月亮湖来,昼与夜,开与合,黄水镇为我们捧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诗意。
这是一只朱漆的画舫。我与娜仁琪琪格在靠窗的木凳上坐下来,湖面上的风钻进窗户,拨乱我们的长发,看着身边人一袭绿底繁花的复古长裙,恍惚间就有了一种穿越到唐宋的感觉。此刻,若置一张小方桌,一小壶性情温软的酒,与三两个言语投机的人对酌,倒不失为一件美事。可沉默不语,听湖边深深浅浅的鸟声;亦可轻言细语,诉各自心中忧闷。或者,来一场高声喧哗,嘈嘈切切,放肆地宣泄了体内的郁积也不失为乐。
但临湖之时,我还是更喜欢寂静。因为寂静,你能听见水浪在脚下翻卷的声音;因为寂静,你会从群山的沉默里找到相知;因为寂静,你望见了天上的流云,纯净,自在。而湖水中的生物呢,它们似乎比我们更需要寂静,繁衍以及生息,悠游以及嬉戏。在更深邃更隐秘的水域里,一只鱼儿也有一只鱼儿的爱情吧,生儿育女,让一群又一群的小鱼在身后摇头摆尾,这寂静如此美妙。
我没有看见一只水鸟或野鸭在湖岸边起舞。这是春天,最好的季节,也许它们全都躲进爱情里了。湖边的山峦逶迤连绵,似乎永无尽头。丛林那么茂密,可以藏得下全世界生灵的隐私。在这里,万物皆在四季更替中爱上与相守,老去与死亡,人类所追寻的死生契阔,似乎只合发生于幽闭的环境中。现实里,我们看到那么多意外的闯入者,那么多以甜蜜开头用悲剧收场的爱情,人们被太多鲜亮的东西诱惑了耳目,执守过的初心往往像刹那的烟花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猜测石柱人将两座湖命名为月亮湖和太阳湖其实是深有用意的。你看,多少人对着天地日月起誓,以求得爱情的恒久美满。有人对着山石许诺情坚,有人在绝壁处挂上永不开启的锁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中国人在爱情里的感受是含蓄的,向往永不分离的终极目标。因为这含蓄,更多的人欲往而不达,始终在一个人的念想中徘徊。在西方,人们更愿意相信此刻,爱情到来的时候,紧紧地抓住它,消失时则轻松地放开它。勇者如拿破仑,终其一生也脱不开爱情的招引。其实无论含蓄还是热烈,此刻爱着,终究是一件美妙的事。
说着说着,似乎是跑远了。我怀疑皆因太阳湖的水太过温柔,太过清澈,让我妄想起许多干净透明而美好的东西。一湖澄碧,将它形容为玉一点儿也不为过。玉是温润,是君子之美,但玉太易碎。就像时间里曾经被打碎的那些东西,越是小心翼翼,便越容易失手。不知是我还是别人捧得太累,反正终归没有一个人将它握住了。
我们被画舫风一般地带回岸边,好时光总是那样短。除了我们一行,四周游人无几。也许是石柱的美妙处太多,观景的人群被分散,也许是当地人刻意要保持它的沉寂,此刻,无论哪一种解释,于这湖这山这水以及这山水中的生灵万物,都是好的。我不去说什么人间仙境,也不去说什么世外桃源。但我可以相信一棵水杉母树遗世独立的价值,也可以在荡漾的水波里随遇而安。如果石柱的风吹来的低语有一天会消散远去,我还是愿意相信爱情。
至少,在太阳湖,我听见了自己的心跳。
大别深处有奇观
文/柳长青
去岁七月出梅时节,我们慕名来到了罗田县河铺镇的簰形地村。
从半山腰的公路上下车步行,经过一片栗园,爬上一道山坡,并未觉得有什么值得称奇叫绝。及至下到一处谷底,站在灰白的花岗岩巨石上举目下望,眼前才豁然开朗。只见两岸青山相对,绵延蜿转,谷底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河中怪石林立,气势雄浑,好不壮观。有的矗立水中砥柱中流,有的俯瞰水面宛若神龟竟渡,有的酷似绵羊奔坡,有的竟如大象小盹。其石虽大小不一,态姿迥异,却一个个圆润温滑,如琢如磨,尽显天工巧夺。石上更有或圆或近似椭圆、口径异同、深浅不一的洞孔,宛如虫蛀石空。它们高低分布,纵横交错,蔚为壮观,令人称奇。如此蜿蜒数百米,绝非人力之所为。友人提示说,这些像不像天井天灶天坑天锅?再仔细看来,眼前果如一处行军途中埋锅造饭的营地,而且越看越像,仿佛真是千军万马离去之后,空把井灶坑锅遗留今天。更有人说,天完皇帝徐寿辉曾屯兵大别深山,这里就是十万天兵天将吃饭的地方。至今仍有袅袅炊烟化作云烟雾瘴在这深山峡谷徘徊缭绕,在夜静更深之时,还时常能够听到这里的马嘶人叫。此番言说,立刻为这些奇石景观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近观这些天井天灶天坑天锅,其形状如旧时农村舂米的石臼。其口小、肚大、底平,其口都有明显的打磨痕迹。有的如充盈积水,清澈见底,恰似贵妃浴池;有的干涸已久,只有些许砂石还残留其底,却生长出绿色的植物;有的砾石与水共存其中,就像是鱼翔浅底,静谧安详。有的臼臼连环,有的一线穿珠。有的大小相伴似日月相随,有的形若北斗七星竟辉。真乃一步一景,美不胜收。令人遐想赞叹之余,不禁要问,这些神奇的景观因何而成?
友人介绍,此处石臼的形成全凭巨大水流数百万年坚持不懈的冲击、洗刷、摩擦而成。尽管河床的基石都是坚硬的花岗岩,但这些巨石各自所含的成分略有不同,有些部位的结构相对软弱,受水流的长期冲击和水中酸性的侵蚀,就被切割成奇形怪状。有的巨石身上可能形成一些局部的凹陷,巨大的水流裹挟着砾石在凹陷处形成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这些砾石就在凹陷处回旋打磨,天长日久,使凹陷被打磨得愈来愈深,凹陷的开口也愈来愈大。凹陷既深既大,又更容易被水流带进更多的砾石,停留在这里的砾石又会随新的更加凶猛的水流一起高速旋转,不断地撞凿凹陷的坑壁,使其愈来愈深、愈深就愈有旋转,愈有旋转就愈转愈深愈转愈圆。如此循环往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致水滴石穿,最终形成了今天令人叹为观止的奇石景观。这就是水的力量,水的神奇。
也就是说此处的石臼是因水流而成,当称为水臼。水臼的形成需要一个长久稳定并且具有相当冲击力的水流条件。河铺地处大别山腹地,森林覆盖广,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其上游还有天堂湖的三级电站,而且落差相对较大。这就表明形成当今水臼奇观的水流条件是充足具备的。水臼之说,当为成立。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虽令人匪夷所思,却无不让人由衷惊叹。有同行者说,自然景观固值赞叹,却非人力所为,全赖上天的赐予,实不值企羡。而社会的人文景观,乃人力发奋之所为,人皆可争可创可比可学,这才更加珍贵,更值得赞颂夸扬。
就在当日,我们了解到,河铺镇正致力于建设"孝德名镇".他们让孝文化进镇村干部的头脑,进中小学校的课堂,进农家的千门万户。创评孝德明星,建立孝德基金,用古代的"孝子"感染人,用当代的"孝星"激励人,用厚重的"孝德"熏陶人。迄今已进行四届孝德明星的评选表彰,使得一大批孝子贤孙,脱颖而出。他们中有将因车祸完全丧失行走能力的父亲从河铺背到上海去边打工边照料的年青人彭锦,有年过花甲二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护高位截瘫的儿子和身患重度癫痫的孙女的胡汉民夫妇,有帮助上百名乡亲走上脱贫致富路,先后为六位老人养老送终的个体工商户廖祥兴,有坚守乡村20年的代课教师唐高群,还有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精心照顾体弱多病婆婆的好儿媳陈英兰、吴春梅和周琴,也有致富不忘桑梓、扶残助老的创业人士文家旺、朱兵胜,更有大爱无疆、敬老爱亲的周祥学、唐志莲和肖建辉。这样的名字数不胜数,每一个闪光的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如今孝德群星闪耀,已成为河铺最为壮观的景象。
就像水臼奇观的形成需要具备强大持久的水流条件一样,建设"孝德名镇"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现实的条件。
为了打消我们的疑虑,镇里的同志又把我们带到了位于独尊山下的古人墩村,让我们参观了一处人文景观——吴氏孝子祠。孝子祠系明代吴氏后人在元代所立孝子牌坊的基础上所建而成。祠为砖木结构,四檐有彩绘花纹。牌坊为条石结构,三门四柱,共有四层,高5.12米,宽4.52米。石上有龙凤浮雕,古朴庄严。牌坊居中的"吴氏孝子坊"字样依稀可见。此坊为元庭奉议大夫淮西宣德肃正廉访使温迁及地方官吏所立。祠内正中是一块高约2米、宽近1米的圆顶青石碑,上刻"旨旌表孝子大中"的题额,是为纪念元朝仁宗皇帝御封吴大中为孝子所立,碑文所记皆吴大中孝行。
传闻吴大中之父吴季益,抗元失败后,难忍亡国之痛,终日郁郁寡欢。为使父亲消除惆怅,安度晚年,吴大中用尽心血,倾心伺候。"父七十二而寝疾,朝夕衣不解带,极力医疗。罔瘳不食,泣血几绝。"俟父八十而终,吴大中便"奉母陈氏庐于墓侧,十有七年".他一边为父守孝,一边百般孝敬母亲。待其母年过九旬无疾而终后,他又在母亲墓旁守孝一十五载。此事传至朝廷,仁宗帝经派员核实无误后,遂于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亲下圣旨,御封"吴氏孝子",旌表其门,并加封吴大中为翰林院侍制奉议大夫之职。延佑五年(公元1319年)吴大中逝世,朝廷拨专款御葬,赐黄旗黄伞、金丝銮驾,召百官到古人墩送葬,并建祠立碑,以示褒扬。吴氏孝子的故事因此在民间传为佳话。
吴大中的孝行善举感天动地,流芳百世,教育和感染了七百多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河铺人。时至今日,尚孝道,重孝德,行孝义已经成为河铺人家风家训和家教的核心,人们竞相以忠孝作为代代相传的传家之宝。河铺的领导者尊崇民意,顺势而为,挖掘孝德资源,引领社会风尚,一心想将根植于人民心中的孝德文化弘扬光大,建设"孝德名镇"不仅恰逢其时,而且实属理所当然,实至名归。既然说孝理讲孝事比孝行已在河铺大地蔚然成风,只要他们发扬水滴石穿的精神,坚持不懈,"孝德名镇"的光芒就必定会闪耀在大别山上,并且光照中华。
参观既毕,我等心悦诚服。皆赞河铺虽地处大别腹地,却既拥有独特的水臼奇观,又拥有尚孝重孝行孝的人文景致。水臼系天造地设,孝德乃人所共建;水臼折服人心,孝德温暖人心。这天赐的景观与人育的风范共存于河铺,是为天人合一的真奇大观。有感于斯,我欣然命笔,作文以记之。新年伊始,又闻河铺再添美景再传佳话,遂抛砖引玉,以表我由衷赞美之情。
公路上的重卡
文/芳邻秋叶
公路上,总有好多好多的车在奔忙着。其中,你最爱看哪种车呢?我对一般的私家车不敏感,我常常最爱看那些重卡。
仔细地端看着那些重卡,不仅仅观赏着它们的外形,而且也经常会引发出种种联想,回味无穷。每次出去自驾游,我都会为遇到的重卡照照片,这次也是一样。只是特大重卡的车身都比较长,从你身边擦身而过的时侯是很难照全的,所以很容易丧失机会。
记得那一年,也许是2011年吧,我们到山东自驾游时,在高速公路的一个服务区里看见过一个大型广告,是说一汽的重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事,我当时还专门为那张广告照过照片。反正,2009年出去自驾游时,公路上还没有看见过那种特长的重卡,而2011年、2013年和这次出去时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新型重卡越来越多了。重卡的状态也是国家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志啊!
那一天,在游览青海茶卡盐湖的回程途中,远远地看见邻近的公路上有一辆重卡独自在往前赶路,我赶紧为它照了一张照片。那条公路看上去稍微地有一点上坡斜度,四周的原野上长着荒草,远处是山,视线内漫无人烟。看着那辆重卡,它很像一条正在爬行着的毛毛虫。看上去,它很孤独无助,又很专心地在前行着,似乎既悲壮、又苍凉。可是,在想象当中,里面的司机一定是满怀信心、满怀希望地在完成着当天的任务的。驮着那么大一车子的货物,司机的责任又是多大啊!
开重卡,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在高速公路的一个又一个的服务区里,你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开重卡的司机在那里进餐和休息。他们的体型经常偏胖些,穿着上也大多比较随便,这与他们长期的辛苦的劳动很有关系。他们的工作与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以及公路上的安全等等因素紧密相关,我很同情他们,也很尊敬他们,但愿他们都能过上好生活。
宁东之行
文/古峡游子
没想到第一次宁东之行竟然是打的之行。第一次去宁东的我遇到第一次去宁东的的哥。原本不太远路程因为彼此的第一次而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此次宁东之行纯属偶然。如果没有迫不得已的事,绝不会从银川打的去哪个让大多数人谈虎色变的沙漠地带。打的费用高的离谱不说,遇到一个对宁东一无所知的哥,让我一开始忐忑不安,焦躁不已。随着路程拉长,疑心越来越重,我甚至想到最坏的结果,想到不能到达目的地,错过跟人事先约定的时间。
还好,经常出门打的,让我学会了不到目的地拒付出租费的经验。我想,除非遇到一个假扮的哥匪徒,否则,真正的哥司机他不会将一个同他一样对陌生地一无所知的顾客扔在戈壁沙漠地带,然后揣着从顾客身上搜来的钱物而逃之夭夭。所幸,的哥后来的行为举止打消了我最初私心杂念。
一路上,的哥大倒苦水,控诉着对领导霸王权利的极度不满。不满归不满,路途虽不熟,但客人还必须送到目的地,否则一天的生意泡汤。无奈的的哥,只得硬着头皮载着我向既定目的地前行,看着他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不时用手机联系同行询问宁东具体位置。我很为他这种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接打电话行为很是不满。劝他把车停在接打电话。实在不行,就边走边停车打听。为节省时间,减少来回奔波,他采纳了我的建议。不再边开车边打电话询问前行路线。接下来,每遇到交叉路口,他必停车询问。到达宁东目的地时,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交叉路,三叉路彼此记不清了,只记得我下车付费时,如释重负般地说:",谢天谢地,终于把你送到了。"
初冬的宁东,原野早已褪去秋色秋景,天地空旷而荒芜。漫天的工业烟气,将天遮掩的黑沉沉的,让你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一柱柱烟筒高耸入云,机器的轰鸣声声声入耳。到处都在施工,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隆隆声此起彼伏。拉煤车,拉土车来回穿梭,除过一条柏油路主干道,大多数路面以水泥沙石路面居多,但都被遗漏的煤和沙土覆盖地辨不清原来的面目。宁东的荒芜,宁东遮天蔽日的糟糕天气,让我一下子对这块神奇的土地产生抵触心理。
宁东号称宁夏第一镇,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煤炭储量273亿吨,是全国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它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主战场,是宁夏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窗口。自2003年宁东基地掀起开发建设热潮以来,宁夏的包括煤、电、煤化工三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同时也吸引了吸引了神华、华电、华能等10多家能源开发企业,一大批大项目同时集结宁东。我们公司中电投青铜峡迈科铝业有限公司电解铝项目也正是在宁东开发建设的热潮中抢滩宁东。
来到宁东分公司生活区,在宁东工作亲戚将我领到单身公寓。听着亲戚介绍这里的一些情况,端详着公司自2006年在这里建设以铝为核心,电为支撑煤为依托的总体规划与设想下宁东的变化。环顾雾蒙蒙夜空,聆听着车辆声机器轰鸣夹杂的嘈杂。脑海里想起当初一些青工不肯来这里,最后不得不靠抓阄的办法强怕青工前来工作的情景一幕。
在这个一不靠城镇,二不靠村庄田野的荒凉地方,要安家创业,不仅需要坚忍性格,吃苦耐劳精神外,还得耐得住寂寞。为此,公司做过大量的青工思想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才使这不毛之地吸引了近千名青工来安营扎寨,潜心创业。
我是第一次来这里,因事缠身,没有像亲戚,以前的工友一般,对这虽没生他们,但却养着他们的地方充满感情,产生太多的依恋。他们大多两地分居,但开口宁东,闭口宁东,毫不掩饰发自内心的最真挚情感的宣泄。
在亲戚的安排下,在职工食堂用过晚饭。走在生活区的水泥小道上,冰冷的冬风使劲往衣服领子里钻,禁不住打了寒颤。或一人,或三三两两的散步者随处遇到。偶尔也和以往共事的工友庆幸偶遇。一番握手,寒暄,然后一一作别。也许昨天降了雨雪,水泥路面上湿漉漉的,显得阴冷而压抑。上班下班的员工一样的着装,一样的表情,夜幕下无法读出他们脸上喜怒哀乐。
生活区唯一热闹的地方恐怕就数生活区东北角容纳二十多家规模的小街。饭馆,手机店,商场,网吧应有尽有。凡在其他地方有的似乎这里都有。顾客进进出出,生意红红火火。营造着一种安闲景象,但似乎又缺少些什么,缺少什么,我一时又想不起来。
或许是冬天,宁东的夜来得很早,周围也似乎比其他地方黑得更快。远处的烟窗,烟气,各种设备,都被吞没在这黑暗中,远处厂矿彻夜长明灯,高塔信号灯一眨一眨闪着,劳顿着宁东人眼球,也充盈着我的视野。
诚然,对宁东来说,我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是在这里感触了一些宁东这块陌生土地特殊的氛围,也留下了一串急行的足迹而已。临走之时,我再一次回过头,面对隆隆的机器轰鸣声,面对远处或明或暗的灯光,面对一辆辆载重车昼夜不停地为宁夏建设驰骋情景。我突然发现,宁东是如此贴近我的情感,我对它竟如此的挂牵。仅仅是因为这里有我曾经的同甘共苦的近千名工友吗,有我厂荣我荣,厂败我耻的企业情感吗?
宁东,初次走进你,虽然对你了解是粗线条,浮光掠影的。可是我还是在心里,保留对你那份特殊情感,尽管你距离我想象相去甚远,但我还是要在心中赞美你,颂扬你。
沙溪游记
文/张金荷
春日的阳光正好,出游的心似那窗外的云雀一般,于是和伙伴们决定一起去沙溪古镇游玩。沙溪镇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历史文化古镇。
驾车不久便来到了目的地。
把车停放妥当,几个人便迫不及待地下车,奔进这一幅古朴安静的"春日小镇图"中。路旁的树在和煦的暖风中舒展了嫩绿的枝叶,清新可爱。不远处,樱桃树细长的枝桠上抽出了一簇簇粉色的花。
顺着大路左转便来到了沙溪古镇的主要景点——寺登街。一条小河随着街道一路向前,水声清脆悦耳,水质清亮见底,树的影子倒映在水中,让人的心不由得安静下来。路的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商店,卖些沙溪的特产。竹制手工编织品店,除了篮子、筐子、簸箕等常见的农村生活用品,还有各种款式的编织包。看着这些传统技艺与时尚潮流结合的产品,我不由地感叹编织它们的人该有一双多么灵巧的手,才能用不同的方式把篾条铺展、交叠,编织出各种各样的复杂图案,既有审美价值,也有经济收益。
让我流连很久的是一家摆件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木雕摆件。剑川木雕我早有所闻,它惟妙惟肖的雕刻技艺和细致讲究的雕刻工序为人称道。不过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要看到实物,才知道名不虚传。老板告诉我木雕的选材很重要,不是随便一块木头都可以用来雕刻东西的,一般会选择那些质地坚韧、不易变形的木材。比起其他材质,木材在图案的表现上更有优势,能通过透雕、镂雕的技艺让图案更有层次感。
古戏台和兴教寺,是古镇的重点景区。古戏台坐落在寺登街的东侧,共有3层,据说是清朝建筑。朱红的墙面已经褪色斑驳,虽陈旧但是整个建筑还是显得很气派,在大槐树的衬托下,更显得古香古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娱乐方式的丰富,古朴的戏台像是被时间抛于一隅。其实却不尽然,在重要的日子里,戏台上还是会有精彩的演出。特别是在一些传统节日,比如农历二月初八太子会和火把节,这里依旧热闹非凡。
兴教寺坐落于寺登街的西侧,是一座明代白族阿吒力教寺庙,寺内十分清静。除了供奉的尊神之外,还展出了白族祭祀所需的物品,以及复原的寺庙壁画。
寺登街的餐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地方特色菜,主要有白族传统八大碗、三道菜和一些沙溪特色小吃,另一类是西式简餐。我们就近在寺庙旁的小吃店坐下,老板很热心,在等餐时向我们介绍了关于沙溪的历史:历史上的寺登街经多次战乱和火灾,除了兴教寺之外,其余建筑基本都是屡毁屡建。今天游客所看到的四方街格局大致是在19世纪末形成的……原来这个看似安宁的小镇也并非一帆风顺,但凭借着百姓坚韧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建设能力,它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简单用餐之后,接着游览。首饰店里,有酒红色石榴石做的耳环和项链;服装店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白族服装、布鞋和丝巾,绣花鞋上是开得烂漫的各种花朵:桃花、梅花、山茶花等,还有在花间翩然起舞的蝴蝶,针脚齐整、线条流畅。不远处还有老人在摆摊编辫子,各种颜色的线都有。看见我们近前,摆摊的奶奶非常热情地迎上来,我选了红、黄、银三色的线,请她帮我把线和头发编到一起。彩色的线和发丝缠绕在一起,编织成好看的蜈蚣辫。彩线若隐若现地点缀着头发,恰如百花点缀着大地。
走到路的尽头,穿过土坯墙门,视野由窄变宽。映入眼帘的是黑潓江和江堤上栽种的翠柳,柳枝随风摇曳,不知名的鸟儿在翠绿掩映间鸣叫。把视线拉长,那座横架于黑潓江之上、沟通两岸的石桥便是玉津桥。玉津桥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当年马帮由大理进入沙溪古镇的重要通道。一江一桥,相映成趣。
玉津桥是茶马古道上的的重要遗迹。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交通枢纽,沙溪的兴衰荣辱都与这条贸易之路息息相关。茶马古道催生了沙溪的繁荣,马帮没落后,整个小镇也随之萧条。
站在玉津桥上,田野里是一派新绿,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田野之后是聚集的村落,白墙青瓦,独立成户,山明水秀,清新自然。村庄后面,便是如黛的群山,苍茫邈远,像是一道坚固的屏障,守卫着一个个小村庄。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闭上眼睛,似乎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花草香气。
之后的时间,我们从玉津桥旁的小路绕回了寺登街,在不知名的小路间漫步。穿行在古朴宁静的风景中,放慢脚步,眼睛里容纳的事物便多了:墙头新绿的杂草,街角悄然绽放的野花,河边洗菜的农妇,街上嬉笑的孩子,各类品味不俗的小店,各种别出心裁的设计……一切都值得细细品味。
其实,生活的味道往往从细处生发,如果我们放慢脚步,用心感受和体会,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随处都有,俯拾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