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的文章(精选13篇)

这个春节,我们以“静”致敬 文/郭镛 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一个春节是不快乐的,没有一个春节是不走亲戚的。然而,今年却不一样了,一场疫情席卷全国,让本来应该张灯结彩的大街变得冷冷清清。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社区通知人们安分地待在家里,没事不要乱跑。...

致敬的文章(精选13篇)

这个春节,我们以“静”致敬

文/郭镛

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一个春节是不快乐的,没有一个春节是不走亲戚的。然而,今年却不一样了,一场疫情席卷全国,让本来应该张灯结彩的大街变得冷冷清清。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社区通知人们安分地待在家里,没事不要乱跑。于是网上就疯狂地发起了宅家无聊的短视频,有在家里学虫子爬的,也有假装在家旅游的。

都说在家好无聊,但我只想对他们说:“宅家有什么无聊?在你悠闲放松时,总有一些白衣天使在默默奋斗,总有专家在研制疫苗,总有人在服务群众。为了我们的健康,他们在冒着生命危险与病毒搏斗。这个春节,只要我们安静地待在家里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敬和感谢!”

在我们家,爸爸妈妈在大年初二就分别接到单位通知去上班了。他们出门时戴上口罩,再回头嘱咐我,让我安心在家写作业。每天爸爸妈妈去上班后,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好安静。在这个安静的假期,我提前完成了所有的寒假作业,盼望着疫情能早些过去。

街上的小吃店到现在都没有开门。想起米皮、肉夹饼我就馋得想流口水,妈妈见我特别想吃,就尝试着在家做。家里没有丰富的食材及制作工具,妈妈就绞尽脑汁做各种美食,比如用捣蒜的家什来砸洋芋搅团、用烤肉的电热锅来烙饼子、用装过巧克力的铝制盒子蒸面皮等等。我们在厨房一忙活就是大半天,但总能收获一桌子好吃的。

早就听人说过:“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一直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当我看到医护人员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在生死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踏进隔离室的那一刻,我才明白这眼前一张安静的书桌是多么来之不易。

你们说,穿上防护服,就有了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你们一定能战胜病毒!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多么希望疫情能快快过去,这样你们就能休息一会了。在我的心中,你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春天的脚步一定会翩然而至,有了春暖一定会有花开。这个春节,没有事情就不要出门,安静地待在家里,让我们以“静”致敬!

致敬,一线抗疫的巾帼英雄们

文/王志英

自从新冠肺疫情炎爆发以来,全国各地先后组织了346支医疗队,42600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驰援人员中,女性居多数。她们训练有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她们不畏艰险、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她们义无反顾、救死扶伤、医者仁心,以极其崇高的精神书写了中国女性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动人故事。

值此“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中宣部宣教局、全国妇联宣传部、国家卫健委直属机关党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局联合发布了“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

英雄谱共计20人,其中湖北省一线抗疫人员6人,国家及各地支援人员7人,军队支援人员5人,地方抗疫一线的2人。

牺牲在抗疫前线的夏思思和徐辉也在英雄谱的名单中。

为了找到这20名巾帼英雄的事迹,我翻遍了不少报纸与网站,也阅读了她们许多有关报道,最后才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的“人物事迹”中找到了她们的踪迹……

夏思思,1990年6月生,生前是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医生。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夏思思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在救治患者时,主动申请留院观察,不幸被感染。在治疗期间,她主动把ICU床位让给其他患者。在病床上,她依然牵挂工作,希望治愈后能重返一线。2月23日清晨6时30分,经救治无效不幸去世。

郭琴,中共党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护士。疫情爆发后,她在急诊病房内照顾重症患者,每天自觉工作10小时以上,有时24小时连轴转,帮助百余名新冠肺炎患者转危为安,自己却不幸感染病毒。经过治疗,病情好转。为了腾出床位,她主动回家隔离治疗。隔离观察期刚满,她又主动重返岗位,“我不是英雄,但绝不当逃兵”。除了用专业技能救治患者外,她还用自己的患病经历为患者做心理辅导,疏解他们的压力。

何雯,中共党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疫情爆发以来,她带领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冲锋在一线。她冷静细致,每日带领团队预检分诊,对每一位就诊患者问诊测体温、分诊、登记,配合医生积极救治每一位重症患者,对危重患者进行评估和安全转运。她因地制宜优化就诊流程,合理安排时间,不断完善工作程序,尽量缩短患者等候时间,避免轻症转为重症。她耐心给予患者心理疏导,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叶黎文,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她所在的医院处于疫情严重的汉口地区,作为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是发热病人最集中的场所,也是感染风险最大的地方和疫情防治的第一道防线。自1月4日起,她在发热门诊连续奋战了37天,被同事们称为“叶坚强”。虽然常常累得想哭,但她凭着顽强的信念和过人的勇气,咬牙坚持,先后接诊发热病人3000余人,全力守住岗位防线。

甘如意,中共预备党员,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医生。1月31日,她主动放弃休假,独自骑行300公里,用时四天三夜,从老家荆州市公安县斑竹垱镇杨家码头村辗转返回到单位所在的武汉市江夏区医院。面对疫情,她不计生死,勇往直前;面对困难,她敢于挑战,一直向前。

蔡志芳,致公党党员,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她从事呼吸内科工作30余年,在非典、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期间,均冲在最前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又第一时间冲锋在前,是医院上一线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年龄最大的病区主任。作为首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汉口医院从元旦过后就进入“战时状态”。蔡志芳负责一个隔离病区的工作,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了近2个月,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最多的时候,她每天要面对百余名确诊患者,为了抢救危重症患者,有时凌晨两三点钟才能结束工作,甚至通宵达旦也毫无怨言。

毛永辉,国家支援湖北医疗队北京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2月7日,她主动请缨驰援武汉,“肾内科是危重症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肾内科主任应该第一时间出现在前方战场”。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危重病房里,她变身“拼命三郎”。作为专家组成员,又是医疗组组长,她身先士卒,每天坚持工作在一线病房,建流程、整规范、查房抢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面对危重症患者,她毫不退缩,发挥肾内科团队优势,开展CRRT治疗,采用CRRT与ECOM和呼吸机的强强联合,不遗余力进行抢救。

夏莹,中共党员,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护士长,主管护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夏莹再次主动请缨,作为北京协和医院首批国家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于1月26日抵达武汉。一个月来,她迅速适应并改造陌生环境,不仅完成了协和重症病房从无到有的创建,还整月未休地扑在一线,承担了临床护理、统筹协调、物资管理、新队员防护培训等多项工作。“她能连熬24小时以上不合眼,我们心疼她,劝她休息,可她依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夏莹以她的低调务实忘我工作,赢得了医疗队队员们的交口称赞。

赵培玉,中共党员,国家支援湖北医疗队中日友好医院大外科科护士长、支援湖北重症护理队队长。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她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带领103名医院支援湖北护理骨干,承担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6东病区危急重症及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重症病区的护理工作。她勇于担当,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管理上高效务实,为患者提供最专业、最温暖的护理照护。曾获国家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中日友好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郭敬,中共党员,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广安门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她积极请战,于1月25日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作为医疗队护理工作负责人,她身先士卒,进入南一区病房了解情况,与病区护理人员对接,为医疗队进驻打好基础。她严格管控医疗队物资,合理保障队员物资供应。作为中医护理代表,她积极谋划,通过微视频指导更多的一线护士掌握正确方法,为确保中医药疗效发挥重要作用。针对轻症患者,她带领护士们指导患者练习八段锦、呼吸操等,让中医传统技术助力患者康复。

王冰,中共预备党员,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西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她于大年初一随队奔赴武汉,并迅速进驻收治多数为重症新冠肺炎病患的金银潭医院南一楼病区。她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与医疗队其他队员一起,始终坚持应用中西医结合、中医为主治疗方法救治患者,努力阻断轻症患者向重症发展,使重症患者转危为安。因表现优异,她在支援湖北一线火线入党,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刘宇航,25岁,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护士,是北京支援湖北医疗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17年前,刘宇航的妈妈作为一名护士主动报名参与一线非典抗疫。为了同一份责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她第一时间自愿报名支援武汉,冲锋在防疫第一线。她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急诊室,给病人吸痰、输液、补水、测量体温,安抚病人情绪。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却从不叫苦,因为有妈妈做榜样,她立志成为妈妈的样子。

佘沙,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四病区护士。她是四川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里最年轻的护士。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她的家乡汶川县漩口镇受灾严重,年仅12岁的她目睹了来自全国各地对灾区人民的无私援助。从四川省护理职业学院毕业后,佘沙进入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成为一名护士。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四川组织医疗队驰援武汉,她第一时间报名,多次请战。直到2月2日终于如愿以偿,跟随着第三批医疗队来到武汉。她说,这个时候她一定要挺身而出,因为她是汶川女孩。

宋彩萍,中共党员,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面对疫情她主动请战,除夕夜奔赴疫区。到达金银潭医院即带领队员连续奋战,一天一夜就将普通病房改造成专业传染病病房,同时规范收治流程、完善防护措施,为批量高效率高质量收治病人赢得了时间。转战火神山医院后,带领护理人员用“专业化”和“有温度”的暖心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收到患者表扬信20余封。

陈静,中共党员,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护士长。她参加第一批医疗队支援武汉,先后辗转汉口医院、火神山医院,担负重症护理任务。作为重症监护病房的“大管家”,她在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负责病区所有物资的保管与清点、监督每名进出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和护士,被网友亲切称为“最硬核”护士长。

仲月霞,中共党员,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她主动报名奔赴武汉抗疫一线,打头阵带领4名护理骨干进入武昌医院病区,用最短时间将医院普通病房改造成隔离病房,参与制定隔离病房护理规范8项,培训军地骨干60多人次,为收治更多患者提供了保障。转战火神山医院后,她带领20名队员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布置新病区,确保第一批患者顺利收治。

路美,中共党员,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感染十三科护理六组组长。疫情面前,她不惧艰险,义无反顾奔赴一线,带领护理团队第一批进入泰康同济医院“红区”,连续奋战两天一夜接收患者。入院以来,直接参与多名危重患者救治工作,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转,转入轻症病房;其他病情稳定,出现好转迹象。

江晓静,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作为医院疫情防控救治专家组组长,她始终冲锋在前、以上率下,带领全科人员坚守岗位、全力救护病患,高峰期发热门诊24小时接诊近500人次。她和“战友”想尽一切办法将治疗关口前移,每次收治重症患者,她都住在科里进行24小时观察,最大限度保证救治质量,有效降低病亡率。

徐辉,中共党员,生前系南京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指挥部副组长和工作小组组长。她从事妇产科工作近30年,用精湛医术耐心细致诊治每一位患者,在医院管理岗位上敢于担当、锐意创新,为医院发展尽心竭力。在疫情防治工作中,她牵头制定了应急预案和中医诊疗方案,对门急诊预诊分诊和发热门诊的流程进行部署安排,组建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的医疗队伍,设置隔离病房和医护人员休息区,筹集防控物资,协调保障服务。她在抗疫一线争分夺秒、连续奋战18天后,不幸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逝世。

曹玲玲,中共党员,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大内科护士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心医院成立了三个感染病区,曹玲玲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当时她的身体状况不符合条件,但她认为自己是共产党员责无旁贷,于是一边坚持服药,一边深入感染三病区开展工作,从物资、药品、器械的申领,到人员的安排,再到院感知识、专科知识的培训,事事亲力亲为。她深入隔离病房,为病人提供护理,为护士提供指导,仍然冲在最前面。

一线抗疫巾帼英雄,绝不仅仅是这20名,而是几百,几千,几万,每个女医务人员身上都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每个女医务人员的动人事迹都能写成一本厚厚的书。女子本弱,为医则刚。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挡住了死神的肆虐,她们用自己娴熟的医术点燃了生命的希望,她们是这个季节最美最美的玫瑰!

向你们致敬,一线抗疫的巾帼英雄们!

致敬防控一线的平凡人

文/香袭布衣

新春伊始,疫情肆虐,全国上下都投入到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中。奔赴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基层的党员干部也积极行动,不等不靠,第一时间就投入到乡村防治防控的第一线。许多的平凡人在这一特殊时刻都呈现出自己担当有爱的一面,他们自发行动,甘于奉献,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感动的身影。

和家庄镇 渠西社区贺硷村的贺文勇同志 虽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党员,但在村庄防控的每一处都能时常看到他忙碌的样子。镇政府下达命令的第一时间,他就率先行动开来。定制悬挂宣传标语,和其他几位党员联系,在进村的几个路口执勤,守住疫情进犯的关口。春的来临并没有抑制住冬的余威,寒风依旧凛冽,进村路口空旷四野,他们依然二十四小时的坚守在哪里,像村庄的守护神一样巍然,给惶恐不安的村庄带去温暖。

文勇是个责任感非常强的人,做事更是细心有致,他时刻深知自己的党员身份,平时不出头,大事面前显得格外有担当。安排好村口的值班人员,自己又着手进户全面摸排, 分类造册,并上报政府,为本村的防范工作做好了坚实的基础支撑。他在微信群里积极转发官方媒体 有关防疫的知识,引导村民提高意识,认知疫情的严重性,倡导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不出门,不串门,不聚会,村民们都受益匪浅。许多返乡的大学生,在村的年轻人在他的影响下都纷纷报名,自愿加入值班的行列。

为了更好的做好本村的防疫事项,奔着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原则,文勇试着提议在外的党员适当捐款,不成想一呼百应,短短几分钟就募捐到三千多元的善款,其中不光有党员,有在外工作的热心人,更有普通的群众,这些都让村民们备受鼓舞,感动其中。病魔无情人有情,齐心协力一定赢。

好事做好,实事做实,文勇给大家承诺一定会把钱花到明处,大家其实也认可他是一个尽心尽职的好党员。他用这些钱第一时间就购置了消毒液,喷雾器,为值班人员配置口罩。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责任。文勇开着自己的农用车每天两次给村庄喷洒消毒,大小巷道,不留一个死角,认真负责。村民们纷纷举手夸赞!

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党员,在灾难面前,不计较个人得失,日夜奔波忙碌,尽心尽力。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党员的义务,于我看来,那一份奉献更多是来此于他骨子里的纯朴和良善,来此于他对村庄的热爱,那是一份无需解释的深情。

寒冬将过,春日可期。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走出难关,向所有负重前行的普通人致敬。

春色致敬白衣英雄

文/王珉

回望2020年春节假期的每一天,都令人此生难忘。幸好随着大地回暖,疫情溃散春暖花开,到处绿意盎然。我不仅喜欢欣赏郁郁葱葱的绿色,也喜欢喝绿茶,这或许就是大疫过后、武汉解封的心境。前方传来捷报,41支援鄂医疗队陆续撤离武汉。去时,还冰天雪地;归时,已春暖花开。而在此时,我也收到江南好友寄来的碧螺春,让我怀着一颗热烫感恩的心,和全国乃至湖北人民一道感谢白衣天使。

因疫情快递来得有些迟,但没关系,打开包裹时,我依旧能嗅到洞庭湖畔初春的气息,令人心动地呼唤我,赶紧沉醉其间。我随即找来一个茶杯,冲上一盏茶——— 我是多么渴望立刻投入春的怀抱。看着透亮澄澈的直身玻璃杯中,细细碎碎的绿叶舒展,白色的绒毛浮上,花香果香在入喉的瞬间化为江南的眷恋,镇定了春心荡漾的情绪。

回忆那年初春,三月雨,长衫衣,欹枕春,我走在江南烟水路,似能拧出半空云烟,新渌溅溅,窗户湿青。木椟古镇,想着心事,恍惚回到青葱时代,不开心时,寻无人的郊野,坐上半日。欣赏春日山野的落蕊飘香,抑或艳艳的杜鹃、纯白素朴的栀子花。时光静悄悄地,如眼前水乡的河水流走,了无痕迹,雾薄烟淡,细雨染发,没有柳堤,一湾碧水,曲径小道,河岸青草,隐居村落,翰香墨色,飘逸着素淡色彩。远观养心,春雨细细,温玉着湿湿的古木,透着碧亮的清色,宛若江南美女,轻盈袅娜,娉婷雅淡。它不似柳树柔曼,没有水杉挺拔,可它有秀美的枝干,盘根交错,刚柔相济。恰逢缠绵春雨,有了“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犹如清浅的水彩淡墨。有船家摇舟来去,水面划出几道波纹,不一会儿,又恢复宁静,与我隔岸,江南春色总归无法关上。

后来,我无法再沉心赏玩风景,不过是江南过客,字里行间没有愁绪,身体缺少了樱花雨的诗趣,那一瓣飘落的丁香,不再是素衣染愁,一管竹箫,不再吹皱一池春水,更不会,对花饮酒,为物泪落。此时,我才感悟曾经的忧愁化成一缕烟,淡淡远去,何时我逃脱了心灵那份寂寞?再也没了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矫情。错过春天,我的心是郑愁予的诗里写的“小小的寂寞的城”。

再后来,我喜欢在春天独自旅行江南,水漾横斜影的风骨,离不开清浅的雨季:“沾衣欲湿杏花雨”,“一树樱花带雨红”,“梨花一枝春带雨”等,雨化身江南初春的眉心痣,婉约的诗情,清愁的花间词,冷艳出温婉与美丽,缠绕着寂寞如江南的烟雨,总也驱赶不走,追随我一路。

而此次新冠肺炎蔓延全国,这个春天,是最让我迫切期待的春天。经过两个月左右的奋战,医务工作者终于战胜疫病,给予病患春的希望。是啊,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英雄的白衣天使,恪守一线的警察、公职人员、志愿者,所有人的付出,终于换来春天复工复产的胜利。警车开道,接风洗尘,这是英雄们应有的礼遇!我明白,许多故事需要沉淀,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白衣天使们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才能迎来美好春光。

此刻,我手中这一杯碧螺春,致敬那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幸得有他们,保山河无恙。他们就像这春日的景致,给花草带来新的生机,漫开在窗前。我们都是中华儿女,都热爱这片土地这片天空。在这次疫情中,这些感动我们的人和事,听雨成诗,拥风成韵,宛如春茶,年复一年,传唱下去。

致敬!母亲的手

文/雷碧玉

你有多久没有认真看过妈妈的手?你又有多久没有好好握过妈妈的手?那双手牵着我们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如今已不再十指纤纤,温润细滑。可这双粗糙而温柔的手,为了子女从来就不曾停歇过。

最近,在网络上疯传着这样一组感人的照片,照片的主角是一双再普通不过的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让人看着心疼。松弛苍老,满是皱纹,却透着温暖与柔和。

那贴着窗花的双手,布满青筋,映衬着孙儿天真无邪的笑容,温馨而美好;那双给孙儿发红包的大手早已骨节变形,为了这个大红包,也许这位乡下老人不知要晒多少斤辣椒;给孙辈洗澡时,原本粗糙的双手竟也泛着丝丝柔情……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我想到自己的母亲。每次回去看望父母,母亲总是习惯地拉着我的手说话。因为常年的忙碌,那双曾经引为自豪的双手,早已被岁月浸泡得变了形,摩挲着我的手背还会有些涩涩的刺痛感,手上的老茧更是清晰可见。

穿过时光的隙缝,我仿佛看见母亲在昏黄的灯下补麻袋。且不说那补一个麻袋五分钱有多廉价,也不说每晚那一针一线重复着的枯燥动作有多让人乏味,单是那一不小心就被针扎得“痛彻心扉”的滋味,就会让人望而生畏。可下班回来后的每个夜晚,母亲的手却从没有停歇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和父亲一起为这个家辛苦劳作。只要有一点儿空,她就会用她灵巧的双手为我们织手套织毛衣纳鞋底……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母亲的手似乎无所不能,永远不知疲倦地干着。这个深爱我的女人,虽然普通而平凡,却用自己的双手,给予我一生的暖、一世的爱。

我知道,每一位母亲都有这样一双手。她们不求回报,心甘情愿,倾尽一生,用那双粗糙而不知疲倦的双手,为儿女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现在,孩子们长大了,自然而然地松开了那双曾经紧紧攥着的双手,却忘记了渐渐年老的母亲依旧希望握着孩子的手,就像握着手心里的宝,传递她掌心里的温暖。

眼前的这组照片泛起我心灵深处那一抹柔情。从前是母亲牵着我,而今我会拉起母亲的手,就像从前那样,牵着她的手慢慢走。

这一年

文/杜波儿

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而所有的事都和爱与生命息息相关。

回首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中国武汉封城,武汉市同胞们被限制居家不出,在这场战“疫”中,他们所经历过恐惧、悲伤、愤怒与感动,每一种都惊心动魄、每一种都揪心不已。而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责任担当,白衣逆行,不畏艰险,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在这场战役中我们也经历了隔离、误解、指责、有家不能回,但也同样有温暖、感动、泪目。当经历了疫情之后,再回头走过的路之于生死,一切皆为擦伤。这一年大疫袭来,武汉不愧是英雄城市,人民不愧是英雄人民,我为你们而感动、而赞叹!

回忆和总结一直都是三三两两,断断续续,那温暖过心扉,湿润过眼眶,勾起过梦寐,引发过思考,激起过回忆,刺伤过心灵的2020年,除了诗和远方,我更喜欢那些细小而平实的日常。春华秋实,夏雨冬雪,日出月升、走过四季,终究是需要告别的。好像在一场大疫之后,就有了更深的感触,对爱、对时间、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敬畏,更多的不舍。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触及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也激起了人们最坚韧的盾甲,亦唤醒了人们在尘世间麻痹已久的神经。疫情来袭,祖国是坚强的后盾,母亲是我们大家的信念。医护人员白衣铠甲,逆行而上;警察一身警服,大而无畏;干部、职工、群众、志愿者们、快递小哥……大家并肩作战,防而不疏,亲人朋友们隔着屏幕相互鼓励……。

想想那些因为疫情而逝去的生命,我们为什么不心存感激地活着。生命是最宝贵的礼物,爱你所爱的人,珍惜你的珍惜、温柔地对待一切,不要因一些小事而怨恨和悲戚。无论前途怎样坎坷,都要微笑着面对,因为只要活在,我们就有希望。有爱,就有未来。不要让身边的空气充满着浮躁和抱怨,在患得患失中失去了爱和享受生命的能力。

因为职业原因,看惯了生死,一度甚至有些麻木。但是在我管过一位癌症老太太之后,她那种执着于生,淡定于死,不让悲伤痛苦曼延,让优雅美丽常在的态度,令我领悟到了生命真正的意义。早年她是一位教师,老伴去世的早,一个人拖着几个孩子,小儿子刚参加工作不久,突发疾病英年早逝,二儿子与人纠纷外出逃亡下落不明,大孩子也不在身边指望不到。七十多岁,满头银发,面带微笑,穿的干净利落,独自一人拿着住院证。要不是检查单上那个难看的癌字,你根本就不相信她是病入膏肓的癌症晚期患者。住院期间,她每天按时起床,将自己梳洗干净,描一下眉,涂一点淡淡的唇膏,穿戴整齐,戴上金丝边的眼镜,翻开书本,安静地,用自己美好的样子等待查房治疗。每次查房看她慎重的样子,我的鼻子发酸,眼眶潮湿,内心莫名的感动。

她虽然明知道自己每一天都在面临死亡,自己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她却以世间最饱满的热情对待生命,用最温暖积极的情怀拥抱生活,用充满希望的笑容去迎接每天的太阳,用孱弱的身体对待病魔,执着地在自己苍白多舛的暮年中描绘出一片绮丽的色彩,在你瘦小的身体里绽放了一抹炫美的色彩,在生命的世界,您是英雄。

后来在工作中遇见一些想不开自杀的、服毒的;身边很多无病呻吟的年轻人一天到晚喊着活得累,活的多苦,老是抱怨的,我就会想到她,她的生命是用心在经营,用一种信念追求,所以内心变得温柔而强大,享受一种温暖而简单的生活方式,即使在疾病、死亡面前也从容悠然,享受有生之年生活的赐予,微笑着面对,坦然地等待,勇敢地接受,从容地离开,这样的生命,是如此的尊贵,令人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佩服。

回首这一年,芸芸众生,每一个人,每一份职业,每一种感情,所有的爱都该被尊重。这一切如同微粒,细小却伟大,正是这些细小却伟大的微粒,如同太阳照亮了世界,温暖着人间,有了不一样的烟火。

回首这一年,大疫之后我们应该致敬我们伟大的祖国!致敬这个美好的时代!致敬那些辛勤的劳动者!致敬那些默默的坚守保一方平安的警察! 致敬那些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组织重托,舍小家,顾大家,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乡镇村干部们……

最后我还要致敬真实的生活,平凡的自己!我和我的同事们白衣铠甲,逆行而上,坚守疫情防控一线,我无愧于天使的责任与担当、无愧于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轻轻告诉自己,珍惜这一世的点点滴滴,时光不会重来……站在这一年的尽头,我相信自己可以更从容地面对未来,保持无论岁月几何依然奔跑的姿态,拥有一往无前依然坚守的信念,更懂得敬畏自然、生命和爱。

致敬逆行者

文/孙琳

逆行,是违反交通规则的。

我想说的逆行者,则是一群勇敢而无畏的英雄。他们逆着回家的人流,义无反顾地奔向武汉,这个病毒肆虐的城市。

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了多少回家的脚步?隔离了多少亲人的团聚?

在危险面前,他们迎着轻风,逆行而上,把黑暗和疾患留给自己,给人民留下一片澄澈的天空。

哪里有疫情,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绝望的患者,他们就奔向哪里。

当逆行者来了,那座叫武汉的城市,一下子就降临了开阔和广袤,那不顾自己、舍命为人的精神,才是民族精神之花,在危难中绽放。仿佛,一艘金色的方舟,承载着美好的心愿,期待着春暖花开。

钟南山,一位可敬的老人,以84岁高龄奔赴武汉,投身疫情险恶的漩涡中,以科学家的冷静,思考着怎样阻截那可怕的病毒,在疫区前沿,指挥千千万万医护人员,抗击疫情,他忘记了年纪,忘记了危险。人民至上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人,也让我泪流满面。

那个只有20岁的女护士,擦去母亲脸上的泪,一句妈妈别哭,让多少人流泪?当她安慰母亲后,毅然转身奔向武汉,那逆行的姿势,多像雄鹰展翅,鲜花盛开!

与海涛一样回家的人流相反,白衣天使逆行去重灾区,他们别离亲人,他们要冲锋陷阵,他们要堵住那个缺口,如同勇士,剑指一个方向,携手并肩,披肝沥胆,承担起解救人民的重任,让祖国从厄运中走出来,先于春天破冰抵达那百花盛开的景致。

他们的身影,往返于病床之间,包裹严实的防护服下,是一个个挥汗如雨从死神手里抢夺生命的战士。

防护服脱了穿,穿了脱;一双手在酒精的浸泡下,布满道道红色的裂口;年夜饭只是一点儿饼干与方便面,没有人叫苦。他们义无反顾,鼓起勇气,攻克难关。那英雄的气概,那逆行的姿势,才会让武汉云开日出。

逆行者,他们是勇士,他们是英雄,他们的生命,已经绽放出一朵朵最美的春花。

让花开变成诗的语言吧,让鸟鸣变成歌的旋律吧。

逆行者的身影啊,从未走远,他们就在母亲、爱人、孩子以及兄弟姐妹和亿万人民的心中,他们就在英雄的史册里,让我们所有人,向他们致敬!

2020年初,逆行者和新型冠状病毒决战,他们必将穿越长长的生命之河,留下他们作为医者的足迹,书写着人民医生的壮美人生!

向生活致敬

文/王定芳

有幸获生,便坚强地活着。这是对生活的最好诠释。

在浩瀚无垠的时空之中,一个生命诞生的机率并不是那么随意的。生命选择了你,你就是万幸中的万幸。在风雨无常、荣辱轮回、时序更替的现实世界中,既然获得了一次生命的机会,你就得坚强地活下去,为父母、为亲人、为知己、为社会。对生命负责,就像自然界的树木,始终保持一种向上的生长定力,为回报那一片土地、为感恩那一缕阳光、为征服那一场风雨,为等待那一簇风华正茂的繁荣。

生活,是最客观的公正。仿佛时间的均速流逝,决不会因你的喜怒哀乐而或快或慢、或走或停。譬如天气,也决不会因你正在满获希望而阳光明媚,更决不会因你正在历经磨难而愁云密布。春夏秋冬、阴晴圆缺,循着自然定律,该晴则晴,该阴则阴,该风则风,该雨则雨,该雪则雪。一定不会随着某个人的意志而改变。世上之人千千万万,如果天随个人愿,这个自然界岂不乱了套?!

生活,是最辩证的太极。辩源于变,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态势之中。没有无休止的阴,也没有无限度的阳,彼此在互动互变互补的交流中演绎人生的精彩与暗淡、辉煌与苍茫、亢奋与无奈。居安思危、化险为夷、转危为机,既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生活的能力。于是,我们的思维便会豁然洞开:坏是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凶是吉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恶是善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辱是荣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堵是顺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沿着这一逻辑指向,我们还有什么想不开的生活境遇和事态。

生活,是生命历程的最好见证。生命离不开生活,生活是生命的载体和助推器,是生命历程中的阳光世界。生命历程中的一切一切,都被生活实录下来,然后存储于时空的大数据之中。就像阳光,全程见证了万事万物的生生息息、沉沉浮浮。幸福的人生,决不能以欺骗生活的方式来获取爱慕虚荣的自我满足;美好的人生,应该是在不断丰富、拓展、享受着自己的生命历程。

只要活着,一切皆有可能。

必须以生存的担当,对生命负责。

务必站在生命的高度,向生活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向大北方致敬

文/路也

黑龙江松嫩平原的地理特征酷似美国中西部大平原,蓝天、白云、田野、河流、湖泊、石油磕头机、永远的地平线……视野一望无边,车子开在公路上,开在田畴之间,有一种坦坦荡荡的流畅。车子一直开着,那真是有“在路上”的感觉。

去年晚秋时节,我和一位女友结伴一起飞去看望那里的一位朋友。朋友的母亲刚去世不久,他回乡为病危的母亲送终并服丧。我们到达的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闻讯赶了去,三人行变成了四人行。

朋友家的房子位于那个村庄的最前面,隔一条马路,就是无边的稻田。稻田绿中带黄,黄中带绿,据说马上就要收割了,在明晃晃的阳光下颜色特别明丽。稻田的垄沟里间或生长着一些水生植物,有芦苇、香蒲、小水毛茛,它们在秋风里支撑着最后的想法。那片稻田面积可真大啊,它的西侧有一条小路,直接从稻田穿插而过,可以一直通向很远的南面边界。那里有这位朋友当年上过的中学,他从那里考上大学——那可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大学。我们几个人,有时加上朋友那寡言的父亲,每天黄昏,到那条横穿稻田的沙土路上散步。大家都已经穿上了毛衣和厚外套,看着无比鲜红、无比硕大的夕阳一点一点地在西天滚落,一直滚落到旁边那个县城的背面去,于是天黑下来。我们返回到了家中,晚上的气温明显降低了,待到早上起来时,田野里会覆着一层白霜。夜晚是用来坐在窗前聊天喝茶的,有所谓围炉夜话的意味。其他三个人喝热茶的时候,我则抱着一只塑料瓶子喝凉水,很多年来我一直如此,无论天多冷,我都喝凉水和冰水,我身体中有小火苗,必须冰镇下去。记不清交谈了一些什么,总之要说话说到筋疲力尽,说到东方既白,才肯去睡觉。交谈的内容并不重要,交谈本身才重要。围坐在一起夜谈,夜晚是温存的,这时交谈更有相互抚慰心灵的感觉。那幢因为亲人去世而有些气氛阴郁的宅子,因为有朋自远方来,空气暂时明朗起来了。大家都不提那刚刚去世的人,似乎想借此暂时转移一下朋友的哀痛——这哀痛无法回避,无人能替代,它将一直持续下去,它不会消失,当它终于在时间里减弱时,也不会消失,它会变成别的事物。

晚上终于睡下时,窗外偶尔会传来重型卡车开过的声音,那声音里有一种令人担忧的成分,让人意识到这是一个加速的时代。那一大片美丽的稻田,那稻田里的水生植物,不知还能保留多久。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一直保存在这里,但不知还能保存多久。

朋友家院子里有两棵李子树,一棵结着红果,一棵结着黄果,伸手就能够到,直接放到嘴里吃了。还有小菜园,在屋宅侧面,是那几天我们重点光顾的角落,豆角、茄子、西红柿、小白菜,它们全都是一副即将卸任的模样。院子外面的墙根,还生长着菇娘果,比我小时候在自己老家田野里摘到的可是体积大多了。除了自己摘,还在路边买了很多,那几天我们不停地吃菇娘果。

从朋友家的宅子往北去,穿过村庄,到了村庄的后面。别人家的庭院里的向日葵不胜秋风,把脑袋低垂,像在悼念什么。有一条泥巴路通向远方未知的地方,泥路已经干了,路面上有沉重的车辙,路两旁的白杨树高大粗壮,把天空撑起来,直指云霄之上,那无形的屋宇,仿佛一座盛大的教堂,这里的天空真高啊。某天下午,我和其中一位女友在那条泥巴路上跳舞,动作是自己现编的,在我就是胡蹦乱跳而已。人生越是灰暗和悲伤,越应该跳舞,越不应该放过热泪盈眶和欢笑,生命不能放弃热情,是不是?

一天下午,我们四人一起穿过县城,去了不远处的松花江。江畔很安静,路面空旷,几乎没有人。丰水期已过,江面是平静的,偶见挖沙船在江面移动。我们去看望的那位朋友,据说当年就是从这条江上乘着船去上大学的。这听上去太令人神往了,仿佛发生在民国,充满了故事,听起来恍若隔世。这条江发源于长白山的天池,它跨省流淌到这里来,承载了一个人最初的青春。

松嫩平原进入深秋了,风吹在脸上,充满了凉意,恰如人到中年之“天凉好个秋”。然而,中年何妨?中年再往后,又何妨?甚至,面对死亡,又何妨?

离开的时候,依依惜别。朋友随后也将离开他的村庄,离开这个已经没有了母亲的大宅子。他的这次离开跟以往任何一次离开都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似乎是一种永远的离开。

车子又流畅地行驶在大平原上,那是无遮无拦的辽远——人生其实也是可以如此辽远的。飞机晚点四个小时,本该下午两点多起飞,结果却晚到了黄昏六点多。飞机飞起来之后,我恰好从舷窗望出去,看到了落日,从半空中看它,跟从地平线上看它,还是不太一样的。此时此刻,它如此艳丽、如此磅礴,它完全有一种不要命的气势,似乎在给大半个天空输血,令人目瞪口呆。

我们呆在那里的那个村庄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它肯定是有一个名字的。在那里长大并从那里走出去的那位朋友从来不愿意叫它现在的名字,而喜欢叫它过往的名字,一个已经消失了的名字,据说过去这里曾经叫:恰博旗——现在百度上压根就搜不到的一个名字。

后来我写了一首诗,把地名写到诗的标题里去了,以纪念这次远行,纪念人生旅途中的温情,同时向大北方致敬。

致敬岁月

文/吴国荣

又是一年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一年365天,天天有昏晓。岁月给我们的成长和生活丈量着时间,岁月又给我们的工作和事业计算着收获,我们致敬岁月!

一年的收获,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如果是农民,那是靠日复一日的春种、夏管、秋收、冬藏;是靠披星戴月、宵衣旰食的辛勤劳作来获取,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如果是职工,那是靠一砖一瓦、一钉一卯、计件计量的工作,顶烈日、冒严寒,日积月累,季评年考,建成了摩天大楼,制造出鼎新佳构,快递出万里行程。如果是知识界,如果是白领,靠脑力劳动、靠科技创新,即使无法用变量衡来裁定成果和收获,但格物致知、十年磨一剑的功夫,更能创造出时代的高度,更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也许你是退出职场的长者,正修身养性、独善其身。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优良的家训家风,点播迷茫,提掖后学,帮办家务,强身健体,尽心尽力,都应该是这个阶段的责义。如此,一年365天,人人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辛勤劳作,体现着价值,虽辛苦并快乐着,我们致敬岁月!

一年365天,要有所收获,要靠辛勤的劳动和创造。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劳动和创造是一种尊严,也是价值观的体现。每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职业方向。“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既是选择职业的原则,也是选择职业的信念。“山中岁月长,林生不知处”。每一种职业都是一个新的学科、新的领域,浅尝辄止只是入门的皮毛,要得其精髓,得其要领,就要坚守。坚守每一天,坚守每一年,坚守出感情,坚守出匠心。劳动创造最基本的态度,就是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专心致志,挥斥方遒,并用不断扩展的格局和不断攀升的境界,来优化工作目标,争先创优,追求卓越。致敬岁月,在一年365天里,最大化地扩大创新的收获。

致敬岁月,也就是致敬自己。致敬自己的劳动和创造,致敬自己劳动和创造的动力源泉。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无论是业态,还是方向,或直接、或间接都受过别人的指点和启发,从而使自己秉持了一种科学的理念,瞄准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对于启发和指点自己的人就是高人指路,就是贵人相助,我们应礼遇,应感恩。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可能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成功,往往需要时间的砥砺,需要一个不断壮大的团队。阿里巴巴不只是一个马云,任正非只是华为其中的一个优秀领导。事业的成功和辉煌要靠优秀的团队。把一个团队像石榴籽一样团拢到一起,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进,是一种智慧。领头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团队中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是阶梯、是基石,我们要致敬、要厚待。事业的成功和家庭分不开。家族的血脉、家风的濡染、家人的理解和家庭成员的明理旷达,都能使自己心无旁骛,守正创新,成全自己,成全事业。我们应该孝敬父母,感谢家人。

岁月静好,流年似水。无论少长,抑或各业,劳动和创造的收获,应该是靠旷日经年才能取得的。一年一度,冬去春来,雄关漫道,光阴荏苒,耐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孜孜不倦,才能收获每一天,才能收获每一年。致敬岁月!

致敬 那逝去的爱

文/无所谓丶

好想一个人蹲在阳台的角落里,吹着夏末的冷风一切那么凄凉,那么落寞只有迷茫和无助我不知道我到底喜不喜欢你但我知道,我们,一定是最好的朋友呵呵,还是当朋友吧,永远的朋友....我,只是个孩子而已回忆,往往不需要过多的辞藻正如谎言,不需要华丽的词语来掩饰就只是这样而已也许,她们的话,像一个华丽虚浮的泡沫总是在夜深人静时,想一想甚至有些时候,想到一半,就不敢想下去自己都无法接受夜空是漆黑的总要有点星星装饰没有了星星它什么都不是蓝天是纯洁的它不需要什么因为本来就是纯洁的但,总有些时候乌云回来破坏这份纯洁望着窗外的皎月借着朦胧的月光我从来没有看过自己真实的内心似乎,有点明白了她们所说的琉璃人生扑朔迷离我,只是孩子然而,往事已成空但我们,秉承着童年时代的心境做着平常孩子的梦仅此而已人生只若如初见、我们都一样

致敬战疫 “花木兰”

文/吴蓓

深夜,准备休息的我被手机里传来的4张照片深深感动了,这是我们科援京同事徐琴发来的照片——4张儿童画,是徐琴6岁的儿子为妈妈准备的端午节礼物,徐琴在群里激动地说:“我儿子从来没画过我,今天一下画了4幅,这张是我在化妆吗?这是画了我在对他生气吗?这是穿白大褂的我,哈哈,这张我变超人了啊!”

科室的妈妈群这下热闹了,大家看了4幅画既开心又心疼:这是孩子想妈妈了啊,把你画得这么传神,连脑海里平日你生气的样子都拿出来细细揣摩,这是得多想你啊?徐琴发了个微笑的表情,说:“画得还挺好,等明天抽空和他视频下。”我看着身旁熟睡的女儿和儿子,心里能体会到徐琴此刻的开心和不舍。她们去北京5天了,肯定很想孩子们。

记得疫情初始,刚刚准备欢度春节的我们接到了医院通知,科里所有同事都第一时间回到医院待命。他们中有刚刚工作的年轻姑娘,有刚刚生完孩子的哺乳期妈妈,有准备回老家订婚的准新娘,还有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当医院准备调遣检验科进驻发热门诊,大家都争着去。

“我年轻,身体素质好,又是单身,这活适合我!”

“我以前在SARS的时候去过发热门诊,我有经验,我去!”

“我家孩子大了,你们家孩子还小离不开妈妈,让我去!”

“孩子可以吃奶粉,我是党员,我先来!”

“你们一群女人瞎嚷嚷什么,还有我们在,你们回家好好照顾家人!”

……

平日里,不见大伙这么据理力争,现在都扯着嗓子抢着去发热门诊。现在回忆起来,当时说一点不害怕是不可能的,当看到手机里传来前方疫情严峻的消息,“害怕”不是我们退缩的理由,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

当第一次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推开一道道隔离门,见到第一位可疑病人的时候,我们之前的恐惧都消失了。也许我们并不生来勇敢,但我们选择了勇敢。在发热门诊值班期间,为了节省防护物资,8小时的白班,只有中途吃午饭的时候喝点水。值夜班的同事更加辛苦,要连续工作14个小时,为了减缓闷气缺氧的症状,加上行动上也没那么利索,没活的时候就只能静坐在座位上。哺乳期的妈妈们,虽然做了断奶的准备,可还是胀得又硬又痛,只能交班后再去卫生间挤出多余的乳汁。同事之间相互体谅,都不约而同提前1小时接班。

“武汉的同志太不容易了,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去支援武汉。”徐琴一句话点燃了大家的斗志,全科一个不落一起提交了请战书。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看着其他科室的同事被抽调去了前线,大伙心里着急,怎么我们检验的派不上用场呢?6月19日,徐琴和张俊两位同志接到了通知,当晚就出发去支援北京核酸检测,消息很快传遍科室,大伙既兴奋又紧张,终于能发挥作用了,可徐琴和张俊家里都有小孩要照顾,她们俩的丈夫都奋斗在一线,家里老人也都需要照顾,消息这么突然,大伙都为她俩着急。“你们别担心了,我们会照顾好自己,能被选中是我们的荣幸,我们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家里人会理解支持我们的。”“你们一定要记得保护好自己,等你们凯旋,家里有事需要帮忙尽管开口。”他们匆忙回去收拾了行李,和孩子们短暂道别后就出发了。

她们俩去北京是做核酸检测,可以说是离病毒最近的人。到北京后,稍做休息就立刻投入工作中,每次在微信群里询问她俩的情况,她们总是报喜不报忧。因为要加快核酸检测的速度,她们所在的团队都是分组24小时连轴转,工作强度很大,原本答应过孩子们每天都要视频的,可是因为时间对不上,很多天出实验室都是深夜,孩子们早早睡了,只能听听孩子们发来的语音。徐琴和张俊还说:“我俩生的都是儿子,玩心重,估计我们不在家,没人在他们耳边唠叨,可开心了。”其实我们都明白,这只不过是安慰自己的话,孩子哪里有不想妈妈的,妈妈哪里有不牵挂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时期,像徐琴和张俊这样的妈妈,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牺牲了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来守护大家的健康。有这样的妈妈做榜样,孩子们也很懂事,为了不让妈妈担心,他们何尝不是在假装不想念。孩子内心的想法都在画里表达了出来,在他们心中妈妈是无所不能的SUPER MOM!

援京凯旋,8月3日,她俩又再次出征支援新疆。女子本弱,遇“战”则刚。在家人眼里,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但是披上白衣战袍的那一刻,她们化身白衣战士,成为新时代的“花木兰”。向你们致敬,巾帼英雄!

以书致敬母亲

文/善化

向母亲致敬有多种方式,而著名主持人王芳以畅销书《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致敬母亲。她个人的成功正是得益于母亲的教导,而身为一名8岁女儿的妈妈她又用自己的智慧和开阔的视野找到了一系列适合孩子教育的新方法。该书上市3个月以来,销量突破30万册,王芳创下了同时千群34万妈妈在线的微课讲课记录。她的微课和教育理念深受新新家长欢迎,方法成为她送给全天下妈妈最好的教子礼物。

主持人王芳的母亲是中学图书馆馆长,家里藏书也特别多。受母亲影响,王芳从小就爱读书,可以说母亲的这份工作让王芳近水楼台先得月,给了她很多知识上的补充,扩展了她的知识面,让她受益终身。

母亲对王芳的要求很严格,曾经因为偷拿一个苹果让她写检查。“写完之后贴到门上,贴了好长时间,我觉得特别丢人。很久以后,我妈收拾家的时候还找到了那份检查,上面有汉字还有拼音。”在妈妈的严格要求下,王芳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她要求我东西从哪里拿就放回哪里,所以我很少丢东西,因为我永远都记得这东西在哪儿;她告诉我很多生活窍门,比如说衣服要怎么放怎么叠洗的时候才方便。”

王芳是一名职业谈话节目主持人,每年要录制1000期节目。成功的个人经历并没有让她自得,反而以亲和、接地气的个人形象为观众喜爱。在她的人生道路上,一直牢记着妈妈说过的两句话,“我妈从小就告诉我靠谁不如靠自己。她老说咱就是一个普通家庭,你靠我们是靠不上的。除了这句话,她还告诉我鼻子底下长个嘴,不懂就问。所以我从小嘴就比较甜,受的委屈就少一点。我觉得我妈的两句经典名言都给了我特别大的人生启发,她给我的那些东西确实是无法替代的。”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王芳发起成立了“第一训练营”,把她独创的近百种教育方法——行走教育法、神奇记忆法、道歉课等,都毫不吝啬地分享给每一个孩子和父母。她认为,爸爸妈妈天天向上,孩子就能笑着长大。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她最希望给予孩子的,恰恰是感恩、善良、尊贵等与情商相关的品质,以及弥补目前学校教育缺失的记忆方法、行走、时间管理等等。

上一篇:关于点赞的文案(精选100句)
上一篇
下一篇